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请不要轻意的承诺
作者:共进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5 16:41:09  文章录入:zyc1212  责任编辑:liubiao

 

在许多居民眼里,张靖更像个外企的女白领。上班前,她总是涂上精致的口红,穿上黑白套装,再戴上名牌的手表和首饰。但是,当选居委会主任以后,她还得再戴上显眼的治安巡逻红袖章,才与这所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瓦社区协调起来。

作为居委会主任,这名40岁的时尚女人,每天都在和鸡毛蒜皮的事打交道。铁道部第三住宅区所有的大小事全归她管。作为一名海归,她深知这份中国特色的社工工作,与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完全不同。

希望引进国外社工理念

半年前,张靖当选这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778名投票者中,有747名把票投给了她。从那一刻起,这名女海归所做的一切,就是把自己在日本读书时接触到的社工理念,引入到中国的社区里来。

在日本拓殖大学读书时,张靖亲身体会过当地社工组织的有效。2003年,她回到土生土长的北京参加工作,眼前的一切让她无法忍受。居民们都忙着炫耀家里有几套房,可是小区里的垃圾箱盖子丢了,几个月也没人修。对比日本的社工组织,张靖觉得中国的居委会制度很不完善。如果每个人都去当社工,扎扎实实做一点事情,就会好很多。这个念头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2006年,张靖干脆辞去外企工作,决心只做一个社工

经过笔试、面试,她获得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然后,被分配到月坛街道办事处属下的这个社区工作站,负责社区宣传

居委会来了个海归,这一下子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她发现,很难向周围的人解释社工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到后来,再有人问,她换了个中国式的回答:在社区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在办公室待了两年,她几乎认识了这个社区的每一个人。半年前,社区居委会换届改选,她成功当选为居委会主任。

把自己当成她的闺女

她搬进拥挤的办公室,并开始认真践行自己在异国他乡接受的社工理念。

日本的社工,就是不端着,主动上门来跟我们交流的。于是,她一上任,就开始四处推销社区的认同感。每天,她先做好功课,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然后按计划上门探访。

张靖坚持每天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报纸。从6号楼到29号楼,她一户也不落下。这些付出有了回报。社区有位老太太,对居委会工作挺有意见。于是,张靖没事就会带着报纸去串串门,把自己当成她的闺女。最后,老太太居然成了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一开始,她甚至有个宏伟的抱负。在日本的时候,她发现当地的基层管理体制很特殊,既有自发的社工组织,又有选举而成的自治委员会,成为社区建设的两支中坚力量。

她曾想仿效这一点:在中国也把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分家,在基层管理机构之外建立中国式的社工组织。

但这个想法暂时被搁置了。尽管才短短半年,这名海归居委会主任已经饱受现实的磨练。她觉得,这主意违背了现实的社会规律,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她把心思放在更细小的事情上。比如吸收回国人员来居委会做社工,免费给小区里的居民做文化讲座,给小孩子当外语家教。她还计划过,给社区居民开设日语班,免费教学。不过,这些目前还停留在脑子里,没来得及实施。

海归和居民走得更近

半年之前雄心万丈的她,已经学会把许多大道理偷偷藏在心里。不过,她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妥协,她觉得这叫作适应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就连印名片这样的小事,她也考虑半天,拒绝了,理由是,在集体里不好突出个人。

如今,张靖不再开口闭口提社工这个概念,也不再反复提及她的理念。相反,她下决心让自己获得居委会大妈的心态。以往颇有点清高的办公室女郎,如今在社区里见到人,总是很主动地上前喊大叔、大妈、大姐,嘴甜得很。

这名海归居委会主任,正变得越来越本土化。不过,她忍不住悄悄透露,她还在计划一套新型的方法,但毕竟上任时间短,她说,不能承诺什么,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