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18633000595 丨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河北畜牧服务网 - 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畜牧服务信息
 首 页   行业资讯   惠农政策  监测预警  行业名录   企业推荐  会展会讯  经验交流  下载中心  本站论坛  关于本网
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畜牧服务网 > 行业资讯 > 本网新闻 > 正文
众家纷纭话养猪
作者:青青草地 文章来源:北方牧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7 【字体:

众家纷纭话养猪

    一、当前养猪业自繁自养和仔猪育肥两种养殖模式大约各占多大的比例?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对于两种养殖方式的选择呈现什么样的格局?

       郑香锁:目前,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生猪养殖情况来看,自繁自养的养殖场(户)比例大概在30%,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场(户)在70%左右。其中,规模猪场中绝大多数是自繁自养,散户大多数选择专业育肥。规模养猪场由于资金充足,硬件设施比较先进,技术上也会聘请专业人士,所以能应对养猪不同阶段所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而多数散户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难以达到自繁自养的要求。同时外购仔猪育肥投资少,周期短(一般3~5个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户的从业门槛。

       曾令虎:在湖南地区,这两种养殖方式在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比例大概各占一半,大型的规模猪场大多是自繁自养。原因还是涉及到资金、设备等硬件设施和技术、观念等多种因素。

       孟征杰:我们沧州河间地区自繁自养的占绝大部分,购买仔猪育肥的占很小一部分。

       张振刚:据我了解,目前国内的生猪养殖业自繁自养的比例大概占40%,仔猪育肥占60%,同时呈现自繁自养向标准化过渡,育肥场向规模场转化的局面。

 

       二、有人认为"自繁自养是关键,自己没母猪,早晚要吃亏"。有人则认为,只要对行情把握的好,短期育肥是最佳选择。您比较倾向哪种养殖方式?

       郑香锁:我个人认为选择哪种方式养猪,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如果你有一个长久的养猪计划,把养猪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并且有充足的资金和足够的耐心,可以选择自繁自养,反之,专业育肥才是最好的选择。

       曾令虎:我是骑墙派,认为自繁外购各有千秋,当然,这是站在养殖者的角度,如果站在整体行业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大家都能自繁自养,对均衡市场是很有益的。

       对于一些人才济济的大型养殖企业,以及一部分养猪技术较全面的养殖业主,自繁自养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至少从理论上来说,首先能够保证仔猪的均衡需求,防止市场变化仔猪供应紧张时受制于人;其次,因猪群抗体水平较为一致,又不会多途径引入病原,对防疫有利;第三,因品种一致,生长较整齐从而能提高商品率;第四,因仔猪能按计划转群,有利于全进全出,从而降低异群感染的几率。

       但是,目前我国养猪业还处于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过渡阶段,即使是所谓的“规模养殖”,也少有母猪存栏一千头以上的猪场,大多数是家庭经营的养猪专业户。这样的规模,自繁自养并非唯一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样并不能完全分享自繁自养的优势。

       孟征杰:我倾向于自繁自养。我认为,短期育肥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行情不是那么容易看准的,弄不好就白干甚至亏本。第二,外购仔猪防疫没保证,养殖户尤其是散户一般都是从猪贩子手里购买仔猪,而这些猪又是猪贩子从不同地方收来的,各种病菌汇集到一起造成疾病交叉感染的几率非常大。我们邻村的一个猪场外购仔猪200头,回来后就发病,死了一半,加上大量药费,损失惨重。第三,短期育肥其实存在投机之嫌。价格低谷时清栏,拍拍屁股走人,别人赔掉兜里的钱,他数着自己兜里的钱偷着乐。

       张振刚:“自己没母猪,早晚要吃亏”,我并不同意这个说法。自繁自养的关键是基础建设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如果不是规模化自繁自养场,有母猪才是早晚要吃亏。

      

       三、有人认为“很多人不养母猪,投机养肥猪,今年仔猪价格高,而且买不到,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养母猪的重要性了”。 那么,专业育肥存在投机之嫌吗?

       孟征杰:短期育肥的养殖场(户)都存在投机意识。猪价高时,一些散户盲目购买母猪,他们的大量加入,导致一年后生猪供应过剩,价格下滑,又一次进入亏本的低谷。正是这些盲目的散户害了自己也让别人跟着赔钱。

       曾令虎:育肥算投机?怎么投机了?仔猪育肥不是今天买来明天就能卖掉的,同样要承担疫病和市场两大风险。这种养殖方式付出的劳动和需要的资金甚至比自繁自养还要高。我们知道,一般仔猪价格都是随肥猪价格而涨跌,有时买进的小猪价格高,但育肥出栏时价格不一定高,育肥亏损也时有所闻。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育肥者身边,他们也有可能替繁育环节承担了风险。育肥环节疫病风险也不比繁育环节低,因为繁育环节的疫病大多数母猪还在,而育肥环节一旦发生疫病,即全盘皆输。

       人们对于“自繁自养”和“购猪育肥”两种养猪模式,由于行业管理高层及一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御用专家”存在偏见,(不但通过各种途径鼓励自繁自养,有些还在养猪项目补贴中硬性规定必须有多少存栏母猪,母猪不达标即一票否决)。以致引起部分人对购猪育肥模式的岐视,甚至认为后一种模式是“投机性经营”。

       行业管理高层之所以片面鼓励自繁自养的出发点,第一是为了保证社会存栏规模,均衡市场供应;第二认为这种模式能降低仔猪的流动性从而有利疫病控制;第三认为自繁自养能降低养殖成本。可惜的是,这种臆想的理想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养殖业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也格格不入。这种偏见的根源,是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的表现,他们其实不懂社会分工的明确细化程度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提倡者们往往以某些发达国家的养猪业作为蓝本,殊不知我国养猪业的大环境、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资金情况,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张振刚:养殖业涉及到主观和客观因素,除了主观因素,政策、市场等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在的养殖业,现在养猪就是有点像“赌博”,所以其实谈不上投机不投机。对于专业育肥的养殖场(户)来说,要把专业育肥当成一种事业去做,形成规模化养殖场。不要凭运气对行情的把握进行短期育肥,这种模式长期做是不可行的。

      

       四、有人说“自繁自养可以降低成本,化解风险”。自繁自养是否可以化解风险?

       曾令虎:关于自繁自养能降低成本,这也是个伪命题。如果自繁自养的业主技术水平并不高的话,母猪生产率和仔猪成活率不高,不但没有降低成本,也有可能提高成本。

       郑香锁:自繁自养能降低成本,这个说法其实并不科学,而自繁自养能够从成本、防疫等多方面化解风险倒是有一定道理。

       从成本来说,自繁自养对于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要求比较高,并且要花高价购买种猪,所以投入的成本比专业育肥要高。

从效益来说,按照2011年的生猪市场行情,以一个存栏2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猪场为例,需投资40万左右,年出栏育肥猪320头左右,利润在20万。一个年出栏320头的育肥场,需投资35万元左右,年效益大约12万左右。

       从疾病防控方面来说,自繁自养的话,小猪出生后7~10天即进行阉割,手术流血少、小猪伤口愈合快、应激较小,因此疫病感染发生率也较低。相比之下育肥场一般在30~40公斤左右阉割,这时手术伤口大、流血多、应激较大,常常因此诱发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如不能很好控制的话,进一步发展为疫情,损失会更加惨重。

       应对市场行情,对于自繁自养的猪场来说比较平稳。无论猪价高低每个月都有猪卖,逢高卖高,逢低卖低。盈利与否不会受制于一两个月的行情。这时专业育肥的养殖方式开始凸显劣势,外购仔猪由于是集中补栏,会在一两个月内上市,盈利与否就靠赌这一两个月的猪价了,这时市场行情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很大的,就像赌博,只看运气了。

       孟征杰:2010年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我的猪场由于是自繁自养,出栏时几乎保本不亏。自繁自养可以赚取仔猪这一阶段的利润,出栏时如果正好是市场价格低迷期,但有仔猪阶段的利润垫底,也不至于亏本太多。从这一点来说,自繁自养还是有化解风险的意义。

      

       五、今年仔猪价格高且少,有些养殖户开始考虑由专业育肥转向自繁自养,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对此,有什么建议?

       郑香锁:现在有一部分仔猪育肥的猪场开始尝试自繁自养,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仔猪价格居高不下,想通过自繁自养来降低仔猪成本;另一方面现在肥猪价格比较低,相应的后备母猪价格也较去年低了不少。一般这些人的想法是:即便养不成母猪,淘汰了也不会赔的太多,风险并不大。对于这些人的做法我是支持的,毕竟自繁自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人口的逐年增加,粮食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迫使人们拿较少的粮食来饲养畜禽,以获取更多的肉蛋奶来满足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自繁自养通过饲养瘦肉型种猪、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科学防控疾病、先进的管理等,来实现用更少的粮食换取更多的猪肉这一目标。因此,应该说自繁自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孟征杰:自繁自养也存在很多弊端。第一,投资大。同样的年出栏数量,投资要比短期育肥高出一倍。第二,母猪产仔率低,发情不正常等疫病是令很多养殖户头疼的事。第三,很多传染病对初生仔猪来说是致命的,比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而对于短期育肥的养殖户来说,这样的风险几乎没有。第四,很难做到全进全出彻底消毒,一些病毒长期在猪群中隐性感染,一有机会就会暴发。所以,如果想转变养殖方式,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张振刚:今年仔猪少是短期行为,不要盲目进行自繁自养。如没有好的技术、母猪舍设计及仔猪猪舍的设计,自繁自养会吃亏。除非你是规模化养殖。

       如果养殖场(户)真的向自繁自养养殖模式转变,必须先对硬件和软件升级改造,基础建设按标准化设计,猪场的管理按工厂化管理。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一次性投入。例如,基础母猪500头,一次性投入1000万,不要进行滚动发展。这对基础建设的设计和技术人员的需求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可进行规模化自繁自养。

       曾令虎:是否转变养殖方式,我感觉还是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我们先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一般中小规模猪场经营者既是老板,又是技术员,也是经营管理者,大多数还兼做饲养员。而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到各阶段饲养管理,以及市场分析等等,都是对技术要求较强的工作。而我国养猪从业者多数是文化科学知识较贫乏的农民,要掌握全面的养猪知识实为不易,更不要说精益求精了。

       再从养猪的环境方面,我国猪场没有较为规范的布局,多数猪场没有严格的防疫隔离区域,完全控制疫病传播几无可能。而饲料兽药行业等各行各业都把养猪业当成“唐僧肉”,提供的产品无法让人放心,兽药对猪病治疗只能起到安慰性作用,疫苗更是如此。

      还有必要的猪场条件,中小型猪场很难把繁育区和育肥区完全隔离,这样各阶段的猪群互相感染的机会反而大于专业繁育或专业育肥的猪场。

       以上条件都不能保证自繁自养的防疫优势大于专业繁育或专业育肥。而中小规模猪场要真正做到分批全进全出,更是天方夜谈。

       因此,不顾客观条件片面强调自繁自养并非上策。而是要根据猪场的自身条件,清醒地进行选择。达到一定的规模了,而且养猪技术也掌握的较全面,可以开始自繁自养;而对市场把握较为熟悉的,或对母猪饲养技术不过关的,还是专业育肥为上策。

       结语:有人说,养猪户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繁自养,养猪业从传统散养模式向适度规模养殖方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使得标准化生产有了有效载体,极大地降低了生猪疫情的威胁,促进了整个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规模化养殖日益成为主流口号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规模化、标准化来作为对一种个体或者事物发展方式的衡量标准。

       自繁自养好,还是仔猪育肥更有利?也许,这根本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伪命题。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养猪大国,不管是自繁自养还是仔猪育肥,也不管是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散养户养殖,其中都不乏成功案例,或许,这也有力证明了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合理”这个明确的论点。(曹凯云)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河北畜牧服务网。      行业资讯录入: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管理员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行业资讯

河北畜牧服务网版权所有@2011-2016 冀ICP备12002456号
联系电话:0311-67303882,67303883, 18633000595 传真:0311-67303883
在线咨询QQ: 在线QQ业务咨询 在线业务咨询 信息员网群:225696333
网站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维多利亚时代12号楼1单元201室(地图
[本站声明] 本网站为服务河北省畜牧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