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揭秘:疾病诊断三要点,防治猪病不再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 10:29:47  文章录入:xiaoyuwanyouxi01  责任编辑:xiaoyuwanyouxi01
    本人曾多次强调过疾病重于防不重于治,重于观念不重于经验,但是国内养殖水平有限,猪民接受新观念的速度慢。有些猪民吹牛养猪1 0几年了...

    本人曾多次强调过疾病重于防不重于治,重于观念不重于经验,但是国内养殖水平有限,猪民接受新观念的速度慢。有些猪民吹牛养猪1 0几年了(不到20个母猪),见过多种疾病,号称经验常丰富,但就是不见其规模上有发展或者病死猪减少,盖因一直就挣个生活费而已。今天不说观念应该如何改变,不说平时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就说猪发病以后的临床诊断与辨识。

    第一步:看精神状态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如果精神状态正常,不理它,随它们翻天覆地,如果精神状态不好,转入第二步一一体温观察。

    第二步:看体温

    不是所有的体温升高都需要处理,体温升高是机体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防御表现,短时间内体温升高没有问题,连续性体温升高则要进行退烧处理。猪正常体温是38.5℃,用体温计测量的体温38-40℃也属正常范围,达到40℃体温略有升高而已,但是连续几天都是40℃,可视为为体温升高。

    那么如何通过体温升高来进行临床识别呢?

    (l)高烧:体温超过41℃

    考虑到体温计准确性,40.5℃也算高烧。这种情况通常是感染了病毒,偶有急性细菌感染也可导致高烧。因此就把疾病范围缩小了,比如流感、伪狂、急性猪瘟、副猪、副伤寒等。

    (2)中烧:体温低于41℃

    40.5℃也算,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但是温和性猪瘟也是低烧症状。

    观察温度目的:对猪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进行初步定性。

    打退烧针的原则:体温升高41℃以上,观察2-3天不退烧,表明猪自身无法抵抗,施针降温。体温升高40-4 1℃,观察2-3天,如果确实不退烧,可考虑施针降温。40℃以下,观察数天,不建议急着打退烧针。

    第三步:看粪便

    粪便从外观上看分两种:一是腹泻,二是便秘。腹泻又分两种:一种水样腹泻,一种是糊状。其中水样腹泻多半见于病毒感染,而糊状腹泻多半见于细菌感染。再说便秘,其实便秘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因为高烧一般都会导致猪便秘,但特殊情况下便秘有非常有效的指导意义。情况1:干燥球状的烘便上包有一层油状物,多半见于温和性猪瘟。情况2:大便有血,指导意义也非常重是 要。比如血痢(密螺旋体引起的)、回肠炎(梭茵类)、脱肛、急性肠胃炎、副伤寒(小猪)。

    于是用体温和粪便两项指标可以将疾病范围大大缩小:高烧一定有病毒感染,可能还混有细菌感染。

    低烧一般是细菌感染。

    水样腹泻一定有病毒感染,可能还混有细菌感染。

    糊状腹泻一般是细菌感染。

    然后有人说了:我的猪高烧42℃,糊状腹泻。告诉你:那基本上瞎说,这染 萎高烧还能腹泻? 以上说的是普通情况,不是特例。

    猪瘟便秘与腹泻会有交替,部分猪温和型猪表现并不明显,甚至只是低烧,比如40℃。猪瘟又称烂场温,与烂肠的进度有关,猪粪便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在高烧下腹泻的情况确实不多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