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罗曼白鸡育雏期管理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2 17:11:45  文章录入:chengyaya  责任编辑:chengyaya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进行。雏鸡的生理特点是: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羽毛生长快,胃容积小,敏感性强,抗病力差,群居性强,胆较小。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饲养品种的基本性能和饲养管理要求,以便做好相关工作。

  (1)育雏舍和设备的准备。育雏舍要求有利于防疫、保暖、防鼠害、通风和消毒的原则。设备包括取暖、供料、饮水、温度计等。

  (2)育雏舍消毒。在进雏鸡前数天,要对育雏舍进行二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氯毒杀、消毒威、来苏尔、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等。有条件的对育雏舍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3)饲料、疫苗和药物的准备。根据育雏数量的多少,至少应准备在育雏前10天必需的雏鸡饲料、疫苗和保健药品。

  (4)铺设垫料、试温。在进雏前1-2天进行预温,要做好育雏舍或育雏器的调温工作,检查供暖设备的供暖效果。

  2饮水和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雏盒要散放,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进雏后,要先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最好能供给5-8%的葡萄糖水,育雏舍的相对湿度保持60-70%,饮水的温度以15℃左右为宜。雏鸡在经过3小时的充分饮水之后,可以进行开食。

  3保温。雏鸡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育雏头3天的温度要保持35-37℃4-7天保持33-35℃之间;以后每周降低2℃;到第7周降到18-20℃。育雏期间温度是否适宜可以通过观察来确定。例如:雏鸡群挤在热源附近颤抖,发出阵阵怕冷的唧唧声,很少去吃食,就表明温度低,应尽快升温;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嘴饮水频繁,就表明温度过高,应设法降温;如果雏鸡均匀分布静卧,睡姿伸腿伸头,呼吸也很有节奏,或者雏鸡轮着吃料而伴有欢快的鸣叫声,就说明温度适宜。

  4管理。育雏期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否适宜,对养好雏鸡和充分利用鸡舍空间有很大影响。一般饲养密度见下表: 

  

周龄

立体饲养(只/平方米)

平面饲养(只/平方米)

1-2

60

30

3-4

40

25

5-6

30

20

2)通风。在高温、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雏鸡呼吸、粪便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超过一定的浓度就会危害雏鸡健康,所以要及时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

3)光照。光照在蛋鸡饲养中非常重要,育雏期的光照时间如下:第122小时,第220小时,第318小时,第416小时,第5-8周光照为每天10-12小时。

4)断喙。正常的断喙第一次一般在7-8日龄进行;第二次为修喙,一般在转群前进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